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安排,铜仁市投资促进局牵头起草了《铜仁市2025年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您可在2025年3月7日前通过如下途径反馈:
1.电子邮件请发送至邮箱:347160779@qq.com;
2.来信请邮寄至地址:铜仁市碧江区新华中路108号 铜仁市投资促进局综合业务科,电话0856-3906119。
感谢您对铜仁市产业大招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铜仁市2025年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
铜仁市投资促进局
2025年2月23日
铜仁市2025年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方案
(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进会、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会、省产业大招商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以及市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进会安排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大招商突破年”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效,为奋力推动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5年全市新引进产业项目180个以上,总投资30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总投资195亿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坚持把抓招商作为经济工作“头号工程”,严格落实全市推动重大项目建设“5+3”工作机制,围绕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领域,聚焦新型功能材料、生态食品饮品药品、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强化工作措施,明确突破方向,创新招商方式,健全机制体制,通过开展产业大招商突破行动助推主导产业提档升级。
(一)开展工业招商突破行动。按照“富矿精开”部署要求和“一核五区”产业发展布局,锚定新型功能材料、废旧电池循环回收利用、纺织、鞋帽、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电池应用设备等领域,依托中伟、中国五矿集团、汇成新材料、凯金、嘉尚、倍易通等“链主”企业,摸清产业链薄弱环节、关键节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等重点区域,进一步深化“研发+基地”合作,盯紧湖南汇通、农夫山泉、中冶长天、青岛红星等重点目标企业,动态更新完善 “一图三清单”,建立工业领域拟招项目清单,通过领导领衔包保,“一对一”开展上门招商,集中精力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全年引进工业产业项目投资额195亿元以上,力争20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等,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二)开展农业招商突破行动。发挥铜仁生态资源优势,依托茶、中药材、红薯、林业、种养殖等特色产业,聚焦贵茶、佳里佳、铁骑力士、德康牧业、同德药业等“链主”企业,围绕生态食品饮品药品精深加工、油茶精炼、茶油衍生品制造、生态畜牧养殖、中药材提取、中成药制造等,面向长三角、川渝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盯紧华西希望特驱集团、常德中晟农牧、中锦华恒集团等重点目标企业,动态更新完善 “一图三清单”,建立农业领域拟招项目清单,通过领导领衔包保,“一对一”开展上门招商,全年引进农业项目投资额15亿元以上,力争完成20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投资促进局等,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三)开展服务业招商突破行动。聚焦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文旅产业、数字产业、金融服务产业等开展服务业领域招商。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服务六大生态产业发展及重点企业扩产扩能,重点在技术研发设计、数智赋能、现代物流、节能环保、人力资源等领域开展招商;生活性服务业围绕商业综合体、城镇功能服务设施、餐饮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体育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居民零售和互联网销售服务等领域开展招商;文旅产业抢抓梵净山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机遇,依托中南门、朱砂古镇、石阡温泉等独特资源,重点在优质景区运营、业态产品开发、文旅综合服务、盘活存量项目、旅游装备制造、旅游商品、精品民宿、研学旅行基地、温泉疗养、中医药健康旅游、老年颐养社区等领域开展招商;数字产业重点围绕平台经济、数据治理、智慧城市、智慧教育、应用场景、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招商;金融服务产业重点围绕现代金融、基金赋能等领域开展招商。盯紧上海锦江集团、中国电信、南方卓越等重点目标企业,动态更新完善 “一图三清单”,建立服务业领域拟招项目清单,通过领导领衔包保,“一对一”开展上门招商,全年引进服务业产业项目投资额9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100亿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大数据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投资促进局等,各区<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四)开展项目精准编制行动。坚持把项目编制作为产业招商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各区县组建项目谋划编制团队,围绕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开展专题调研,结合行业、市场数据以及本地产业发展规划,对项目的建设内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进行评估,对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税收贡献、就业带动等指标进行预测,并加强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确保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按照项目成熟度进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A类:成熟度高,B类:需完善要素,C类:储备孵化),实现一个项目一个策划书。全年谋划编制招商引资项目500个以上,其中各区县不少于45个,大龙开发区、铜仁高新区各不少于25个。(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大数据局、市林业局、市投资促进局等,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五)开展招商模式创新行动。在持续开展领导干部带头招商、驻点招商、园区招商、央企国企民企招商等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基金撬动作用,借助省级“四化”产业基金协同招商,探索开展基金招商;有效整合厂房、土地、楼宇等闲置资源,探索盘活资源二次招商;主动在设备更新、大数据、教育、卫生、低空经济、交通物流、文化旅游、民生保障等领域发布应用场景需求和对外招商“项目包”,探索开展应用场景招商。加大与主流媒体、自媒体合作,探索开展新媒体招商。借助自身优势和外部力量联动招商,发挥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组建铜商总会,聘请招商顾问,高质量召开铜商大会以及市长、区(县)长和商协会长“两长”恳谈会等活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局、市交通和运输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大数据局、市科技局、市国有资产发展中心、市工商联等,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六)开展招商机制优化协同行动。构建完善“投促+部门+专班+区县+园区+驻外机构”联动招商工作体系,强化招商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招商营商工作专项机制、推动拟招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工作机制、招商引资政策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提级报备机制、重点拟招项目红榜激励机制等,高效推动拟招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同时对各地新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进行提级报备。(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七)开展招商引资行为规范行动。严格落实中央、省招商引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从严规范招商行为,坚决守住“四个不得”底线红线,防止“内卷”竞争和“血拼”政策,确保存量项目落实招商引资政策“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稳慎推进”,新增项目“不越雷池”。严格执行招商引资谈判和合同签订审查有关规定,落实新项目谈判前尽职调查、项目准入评估和合同可行性论证、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等程序,规范统一招商引资合同模板,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投资强度、建设周期、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确保合同内容严谨、规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司法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投资促进局等,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八)开展招商队伍能力提升行动。加强招商干部能力素质建设,聚焦“六大生态产业”干部队伍,举办招商营商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开展全市“招商政策抢答赛、招商合同起草赛、招商项目推介赛”等实战性PK赛,培育一批能说会谈的综合型招商营商干部,为全市产业大招商和营商环境提供人才支持。(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投资促进局,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工作保障。突出“一把手”领衔招商,各级党委政府、市六大生态产业牵头部门、各经开区(园区)及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带头研究招商引资工作,重要客商亲自接洽、重要企业亲自考察、重点项目亲自跟进、重要问题亲自协调,定期对区县(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和市工业、农业、服务业拟招专班责任部门“一把手”开展招商“七问”,加大工作经费支持,为开展产业大招商提供组织和经费保障。
(二)压实工作责任。市“三抓”专班做好与省级专班对接工作,会同市拟招项目办公室强化向上对接、向下指导。市投资促进局(市拟招项目办公室)加强分析研判全市产业招商工作,收集全市工业、农业、服务业拟招清单,加强与省拟招项目办公室、市“三抓”工作专班对接汇报,并会同市直部门及区(县)对重点拟招项目进行跟踪洽谈,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区域问题,定期通报有关情况,及时提出需市政府研究解决事项。各行业主管部门落实“管产业就要抓招商”责任,做好本行业产业招商以及签约招商项目的登记备案工作,定期向市投资促进局报送产业招商工作推进情况以及本部门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备案情况。各招商中心发挥招商职能,积极跟进在谈项目促成签约。其它相关市直部门落实“管资源、管审批就要服务招商、保障招商”责任,积极参与市县两级专题招商活动,发布解读要素保障政策和本领域对外招商应用场景,主动服务招商项目,做好招商资源供给、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审批服务、基金导入、金融服务等工作,做好本行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的登记备案工作,定期向市投资促进局报送本行业项目招引和备案情况。工业、农业、服务业拟招项目专班选准选优拟招商项目清单,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报市拟招项目办公室纳入市级拟招重点项目,实行动态更新管理,拟招项目签约后,各拟招专班及时补录新拟招项目;对现有拟招项目已无法签约,各拟招专班及时向市拟招项目办公室申请退出。各区县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突破行动,认真谋划筛选拟招重点项目清单,发挥好园区招商主阵地职能,整合资源和力量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各驻外机构发挥前沿招商优势,开展“上门”邀商和“请进来”招商考察,精心谋划专题招商活动。
(三)加强运行调度。市“三抓”工作专班与市拟招办公室加强对拟招项目进行联合调度,市工业、农业、服务业拟招商专班定期向市拟招办公室(市投资促进局)报告工作推进情况;市拟招办公室(市投资促进局)定期向市“三抓”工作专班、向市政府、向市委汇报拟招工作开展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各产业招商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定期向市投资促进局报送产业招商工作推进情况,市投资促进局不定期提请市政府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
(四)落实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外商投资鼓励类项目以及对铜仁市具有带动作用的项目,全面加大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保障,集中资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保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建设,加快推动产业园区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提级升档。
(五)注重考核运用。将产业招商纳入市对区(县)及部门综合考核,注重对新引进重点项目计划投资额及增速、新引进重点项目当年实际投资及增速开展考核评价,优化招商引资考核方式,对拟招项目建立“红榜”通报制度。把招商引资一线作为检验干部作风、培养锤炼干部的主战场和识别使用干部的主阵地,加大招商营商工作激励考核,对招商贡献突出的部门和区县,可从市级“5+3”专项资金中给予支持;对招商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一定形式的表彰,并由市县两级投资促进部门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对推诿扯皮、工作推进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通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