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铜仁市投资促进局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当前时间
实时天气:

站内搜索:

搜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其他 » 重点园区

万山区工业园区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万山曾是我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因朱砂储量位居亚洲之首、世界第三,被誉为“丹砂王国”,加之具有3000年朱砂开产历史,又有“千年丹都”之美誉,曾为新中国偿还了苏联15亿元巨额债务,是贵州早期工人发源地,于196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万山特区。2001年,因资源枯竭,原贵州汞矿宣布政策性关闭,万山就此失去了支柱产业,从轰轰烈烈的工业“特区”,变成了就业率低的困难“特区”,产生了一大批下岗工人,辖区群众只能到沿海地区打工,维护社会稳定成为了首要任务。

为了走出发展困境,区委、区政府积极探索,确立了走“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踏上了转型崛起的新征程。以有限的汞资源生产加工传统产业为基础,迅速掀起了打造工业园区的热潮,于201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了省级经济开发区。近年来,通过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引进培育,新旧动能得到持续转换,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发展质量,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力拉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吸纳就业的能力。

                                   开发区大门

贵州汞矿虽然关闭了,但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汞矿精神却生生不息。通过政府引导,部分下岗工人或合伙、或独立经营,创办了一批汞化工企业,曾一度缓解了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在开发区内,专门划定了一片区域,被人们称为“汞化工园区”。老一辈的汞矿工人已经退出了舞台,但他们的很多后人仍然还在从事着这份工作,且奋斗出了新的成绩,万山汞系列产品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

                                    汞化工园区

热火朝天的朱砂开采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久远的朱砂开采历史在万山沉淀形成了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至今还留存有970公里地下矿道,是万山不可磨灭和不能割舍的历史印记,见证着万山曾经的光辉岁月。为了打好这张“文化牌”,区委、区政府投资3亿元打造集朱砂生产、加工、销售、研发、展示、检测鉴定于一体的朱砂工艺产业园,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文化”的转变。目前,已集聚了30余家朱砂工艺品生产加工企业,且随着近年来朱砂行业市场的持续火热,慕名而来的企业日益增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仅目前就直接提供了1500余个就业岗位。到产业园务工的大多为留家照看老人小孩的4050妇女,本应该在田间地头的她们,享受到了开发区发展释放的红利,摇身一变成为了产业工人,实现了双赢。

                                   朱砂工艺产业园

万山区亿创电子商务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运营和农特品销售“黔货出山”为主营业务,主要销售干货类农产品,涵盖茶树菇、糯耳、笋干、香菇、木耳、猴头菇等100多个品种。自引导该公司迁移至开发区以来,因其上手快、易操作、技术含量低,以及多劳多得的计件式薪资待遇、用工较多等特征,深受群众喜爱。走进生产车间,随处可见鬓角斑白的老人正在分拣和装袋农产品。

                                  工人们正在分拣香菇

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筑巢引凤”和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开发区落户企业已达92家,获批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万仁汽车集团、文化底蕴深厚的朱砂工艺品、快速转型升级的化工产业引领着开发区蓄势待发走向新型工业化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开发区还落户了东奇电气、江宗纯味、鸿鑫医疗、凯燕眼镜、鸿海食品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已然形成了从“企业选人”到“人选企业”的新型招工和择业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